权益投资中的底线思维

原创 广州市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21-10-28 本文章144阅读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我们



底线思维,是指一种独特的思维技巧,它是一种退守的思维,一种妥协的艺术。拥有这种技巧的人会认真计算,对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进行预测,然后综合衡量后,接受这种最坏的可能,然后去争取更好的结果。

底线思维并非消极的思维,而是积极的思维,是坦然接受最坏的可能情况,对之有充分的准备,然后奋发进取的思维。没有底线思维的人,惧怕一切损失的可能,对于波动完全无法忍受。

底线思维是一种典型的退守性的思维取向,是管理行为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与战略管理、运营管理等追求效益最大化、注重进取性的思维取向不同,底线思维注重的是对危机、风险、底线和不利情况的预测与应对,管理目标上侧重于应对负面因素的侵袭,底线思维看重的是危机中所存在的机会。

底线思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工作态度和投资态度。

在权益投资(投资于股票、股票型,指数型,股票型基金等理财产品上的资产)中,波动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难题。甚至可以说,权益投资中的波动有时候比收益率对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投资收益的影响更大。因为人天生对于损失的恐惧,远大于对于收益的渴望,但凡遇到一点回撤,都会万分紧张,这就是“损失厌恶”。这时候底线思维就可以发挥作用,审视自己的投资回撤是否接近或者达到了底线,如果达到了,按照预案计划执行,如果没有,就先放宽心,让波动再跑一会。

如果一点损失的风险和波动都不能接受,没有底线思维的话,就无法进入到权益市场中争取更好的收益。

底线思维,就是坦然接受最坏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做好计划,然后躬身入局,去追求最好的结果。这是积极进取者的正确姿势。

在权益投资中,底线思维具备特别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底线思维,就没有办法加入权益投资市场。在权益市场中、短期事件的扰动带来的悲观情绪、流动性紧张下的资金流出、风险偏好的传染性都会影响股票的下跌。

在价值投资者眼中,波动不是风险,波动是收益的一部分,是权益投资这枚硬币的一体两面。有太多的聪明人不愿意承担风险,他们追求绝对的无波动,而价值投资者选择承担合适的风险以追求更高的收益。

真正的风险有两种,一种是本金永久损失的风险,一种是回报率不足的风险。事实上,最大的风险不是短期波动造成的亏损,而是因为过度保守而错过应得的巨大收益。但是我们都会受到“损失厌恶”心理的影响,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很容易选择为了规避波动而放弃权益投资未来的巨大收益。

波动对权益投资决策的影响,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得多。但是要想取得更好的收益,就必须忍受波动。从另一个角度上去想,如果权益投资没有波动,那么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参与的人多了,就会拉低收益率,权益投资者也就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收益率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波动是权益投资者超额收益的护城河,超额收益是对权益投资者忍受波动的奖励。投资于权益资产是一个看似充满风险的大胆动作,从长期的视角来看,反而是最为安全的动作。

易方达基金的研究发现:在美国,股票投资的长期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资产,财富增值效应遥遥领先于其他资产。假如1890年将1美元投资于标普指数,2000年将变成3.88万美元,到了2020年增至12.8万美元。同样将1美元投资于10年期国债,2020年只能变成395美元,投资于黄金只有85美元,投资于房地产持有到2020年只有62美元。

结论:股票>债券>黄金、票据、美元(现金)和房产,并且差距巨大。

拉长时间来看,在权益资产巨大的收益面前,那些看起来令人畏惧的波动就只能算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但正是这些小小的浪花,阻碍了许许多多的投资者获取本来应得的巨大收益。

证券或衍生合约的短期走势往往取决于突发事件引发的价格波动,与标的业务或资产的实际长期价值无关。

——芒格


底线思维起着“最起码保证”的作用,让投资者对波动有一个心理预期和缓冲,也为权益投资提供所必需的弹性。

投资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有弹性的进行投资决策,决不能片面地、僵化地看待投资中的波动。



请长按二维码

关注广州圆石投资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广州圆石投资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广州圆石投资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广州圆石投资不做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作者及其所在机构的投资实例。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原创方或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号转载文章大部分已获原创号或原作者授权,但部分文章推送前我们未能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成功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本号微信后台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