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0日每周风控综述

广州市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21-12-21 本文章103阅读

本文原为广州圆石投资公司风控部门内部使用的每周风控观察报告,是公司风控部门用于监控系统性风险的一套监测指标。本监测系统包含七大模块:技术形态、情绪监控、市场资金、量化系统、宏观数据、市场整体估值、公募私募仓位等,在过往的实战经验中,本系统对于三大指数跌幅超过10%以上的调整或者顶部结构有提前预警的作用。现把风控过程和系统各监测指标公开于本公众号上以供交流使用,欢迎有研究兴趣的朋友共同交流。





图片




图片
扫二维码交流
图片
获高清系统指标



本周系统监测结论:情绪短期弱势,行情须有耐心。
回顾上周以及周一行情,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一方面海外美联储加强了加息的预期,北向资金也出现了一定的流出,短期情绪上对于一些高位股票和北向持仓并不友好,从我们风控系统分析,除了海外政策上出现风险提示外,还有趋势右侧信号有跌破通道的迹象,其余从资金杠杆率、股债收益率、国内政策、市场估值等方面观察并没有给出三级风险的信号。


观测风险类别



     风险监控系统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去给予提示,一旦有一半的信号出现的时候,要高度警惕。

类别现值风险值是否出现信号
流动性M2:8.5;CPI:2.3美M2不新高;美国CPI风险2
市场估值创业板60.85;深证32.8业板80;深证60;
股债风险溢价1.719-0.2
政策内容变化国内:降准
国外:美联储加息预期
加息;新华社/央社泡沫论
量化系统信号暂无信号上证60;深证60;
趋势通道
创业板跌破上涨通道跌破趋势通道

杠杆情绪、20指标
情绪7.42;全A20指标53;上证3593
杠杆11;20指标80;上证5000点



风险级别的分类


风险级别指数下跌幅度
下跌时间周期
三级风险
大于10%至少5周以上
二级风险至少大于34%至少5个月
一级风险
至少50%至少5个季度
数据来源:圆石投资


系统

整个风险监控系统信号




图片
(1)、技术结构

以趋势跟踪系统和缠论波浪为主要监控手段。其中趋势跟踪系统(注1)显示:

上证目前接近新高位置,有一定顶部结构,目前处于下跌调整阶段,需要等待盘整站稳观察。


图片

深证较遇压力出现较大幅度回调,跌破趋势通道,出现右侧信号。

图片

创业板日线短期有顶部形态,但是整体受宁德等个股绑架,短期形态偏空,需要等待站稳。

图片


图片
(2)、情绪指标

以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注2)等指标监控。本周监控情况:情绪指标7.39(202101220),风险预警值11(注2),机遇值在7,图中可以看到在杠杆资金在整个9月份都是比较谨慎,10月国庆打出了近期的最低点,目前在相对低位位置,信号看是相对底部位置。

图片


图片
(3)、量化系统

以周线涨跌幅和时间周期等数据,经过概率统计出来的市场强弱的信号注3本周监控情况:上证目前周线顶部没有信号,深成指和创业板周线也是没有信号。

上证全A目前在55偏上位置,上证50的统计值为68。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市场资金

以主力资金进出、北上资金、市场量能变化,换手率等指标组成。本周监控情况:沪股通上周是大幅流入114亿左右(截止到2021/12/17);上周新发基金规模为337亿元,前一周新发基金规模为210亿元,新发基金规模扩张。(20211206)。股票型基金本周份额15736.17亿份,相比上周增加了154.01亿份(20211217)


沪股通净流入488亿左右

图片

成交量短期有缩量情况

图片


图片
(5)、宏观监控

目前看利率开始下跌。

图片


股债模型看,股票收益率回到了年初的水平,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提高,这里一直在上方说明今年的大部分股票的业绩都不错,股债的水平相差不大,再大幅下跌就是大机会。

图片


图片
(6)、市场整体估值

监控各市场整体市盈率数据。创业板平均市盈率60.92倍处在历史较高位附近。沪深300和上证50的估值处在2015年的位置,上证、深证中小板处在历史中位。总体创业板,沪深300,上证50进入偏高估值区域,未进入高度泡沫估值区域,从深证和中小板估值看在中间,估值还有提升的空间,30倍到60倍的幅度。

图片


图片
(7)、公募和私募仓位

     跟踪的是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主和部分择时的私募仓位;本周监控情况: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是86%(20211217),私募平均仓位是50%(20211217);公募仓位不变,私募仓位大幅减少。



综合判断

  系统显示长线看上证季度线MACD金叉确认,上证依然沿着5季线上涨。但是短期三大指数接近前期高位或是压力位置,上冲需要时间和量能,加上短期海外美联储方面加强了加息预期,北向周一出现一定流出,对于高位成长股来说短期情绪并不支持上涨,综合我们系统判断除了海外政策上出现风险提示外,还有趋势右侧信号有跌破通道的迹象,其余从资金杠杆率、股债收益率、国内政策、市场估值等方面观察并没有给出三级风险的信号。创业板、沪深300,上证50平均估值在2015年的偏高位,需要震荡消化估值。宏观看11月社融M2同比8.5%,前值8.7%,CPI同比2.3%。


应对策略

    综合看,短期赚钱效应不好,临近年底整体行情会反复,我们依旧对“三高”股票保持跟踪,集中精力寻找企业阿尔法。

附1:主要流动性指标监控

     全球疫情环境下,流动性的宽松与否是股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股市波动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在众多的宏观因子中,流动性需要单独列出监控分析。


【华创宏观·张瑜团队】黎明前的黑夜——11月美国CPI数据点评


我们从三个层面来看11月美国CPI数据:第一,CPI同比读数再度走高,创近40年来新高,但并未超海外市场预期。11月CPI同比继续攀升,但海外市场对此是有预期的(读数符合彭博一致预期)。所以通胀数据出来后,资产价格的走势与通胀上行的事实是“相反的”:美国三大股指齐涨(道琼斯上涨0.6%,纳斯达克上涨0.73%,标普500上涨0.95%);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下行(从1.505%下行至1.49%,盘中甚至下行至1.454%);美元指数冲高回落,最终收跌0.18%至96.05。第二,价格普涨压力有所缓解,涨价压力再次集中体现在特定项目上。10月是价格普涨,上涨范围和幅度超过2季度水平,疫情边际改善刺激消费支出全面增长,需求端的支撑是价格普涨的重要原因。但我们认为,后续美国通胀的需求端压力边际或将趋弱(《居民消费能持续支撑美国高通胀吗?》)。11月数据也部分体现了这一点:价格普涨压力边际有所缓解:CPI中,24个大类的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扩大(或跌幅收窄)的仅有5个,而10月是17个;涨价压力再次集中体现在特定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食品+汽油+汽车+房租,贡献11月环比涨幅的80%,10月是71%。第三,美国CPI同比下个月可能继续走高,但大概率在明年1季度见顶回落。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CPI同比持续上升,有去年低基数效应的原因。受疫情影响,去年下半年CPI环比均值仅为0.2%(本节所讲的环比均为未季调概念),这意味着只要今年下半年的月度环比在0.2%以上,CPI同比就能继续上行。从这个角度考虑,去年12月CPI环比仅0.1%,只要下个月美国CPI环比大于0.1%,CPI同比就能继续上行。如果下月环比大于或等于0.3%,CPI同比就能破7%。从今年以来的环比走势看(1-11月均值0.6%,下半年均值0.5%,近三月均值0.5%),12月美国CPI同比有可能会破7%。再往后看,明年美国CPI走势将面临高基数的压力(今年Q1环比均值0.6%,Q2环比均值0.9%),CPI同比大概率在明年1季度见顶回落。这是从技术角度去思考的CPI同比走势,与我们从对突出商品和服务的涨价矛盾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详细内容请参见《擒贼先擒王——从突出矛盾看全球通胀演变》。11月美国CPI数据简述:食品全面涨价持续但涨幅略有回落。食品价格同比6.1%,前值5.3%;季调环比0.7%,前值0.9%。环比看,家用食品价格上涨0.8%,六大类家用食品价格连续三个月上升;外出就餐价格上涨0.6%。汽油价格持续高涨,能源服务价格涨幅大幅回落。能源价格同比33.3%,前值30%;季调环比3.5%,前值4.8%。环比看,受国际油价上涨影响,汽油价格上涨6.1%,持平前值;而能源服务价格涨幅则明显回落(0.3%,前值3%)。核心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涨幅扩大、环比涨幅回落。同比看,商品价格上涨9.4%,前值8.4%,拉动CPI同比1.91个百分点;服务价格上涨3.4%,前值3.2%,拉动CPI同比2.03个百分点。环比看,商品价格上涨0.9%,前值1%,拉动CPI环比0.19个百分点;服务价格环比0.4%,持平前值,拉动CPI环比0.23个百分点。风险提示:美国通胀走势持续超预期。(华创宏观)





(2)、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稳字当头”?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2022年的部署,把稳定宏观经济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新提出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等要求。纵观会议通稿,提到36次“保”、28次“政策”、25次“稳”、12次“保障”,均较去年显著增加。


一、宏观政策为什么要求“稳”?202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前瞻部署稳增长,开始强调中国经济的“不稳固”、超预期降准等,但后期由于房地产调控、能耗双控等政策叠加,三季度中国经济快速转冷。若照此趋势演化,2022年中国GDP增速有跌破5%的可能性,这不利于“十四五”疫情常态化首年的起步信心,也不利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财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2022年“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对财政发力要求提高。我们认为,2022年财政政策在狭义赤字安排上将比2021年更积极;在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中,可能探索适当降低新增专项债比例;在财政连续两年大额结余的情况下,2022年广义赤字安排名义可能有所下降,但实际力度依然可观。


三、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近年来,“灵活适度”的表述出现在对2016年、2020年的货币政策部署中,都对应着宽货币、宽信用的年份,而2019年是松紧适度,2017、2018年都提到了“货币总闸门”,可见2022年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的趋向不言自明。我们认为,2022年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空间均已打开。


四、如何理解扩大内需的战略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的部署中开始把扩大内需提高到“战略”高度,统领于“双循环”的顶层设计理念。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在“双循环”中更加依赖于外循环,2022年在外循环贡献趋于减弱的背景下,内循环的重要性势必进一步凸显。


五、如何实现房地产业良性循环?2022年经济工作中对房地产的部署更加注重“加强预期引导”。“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银保监会在10月21日的表述是“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相比于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把良性循环放在了前面)。我们认为,不宜线性外推式地对2022年中国房地产投资过于悲观。


六、中国经济何以稳中求进?除了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的针对性调整,根据本次会议的部署,202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还增添了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路径的调整;二是明确“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平安证券)






注1:请参考风险监控系统的核心指标技术结构-A趋势跟踪系统;

注2:主要是融资资金的大幅上升为监控点,历史回溯看超过11是风险点;

注3:根据概率统计得出超出历史平均的涨跌幅和时间周期计算出来的概率值;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广州圆石投资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广州圆石投资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广州圆石投资不做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作者及其所在机构的投资实例。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原创方或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号转载文章大部分已获原创号或原作者授权,但部分文章推送前我们未能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成功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本号微信后台联系我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