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0日每周风控综述

广州市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22-01-10 本文章108阅读

本文原为广州圆石投资公司风控部门内部使用的每周风控观察报告,是公司风控部门用于监控系统性风险的一套监测指标。本监测系统包含七大模块:技术形态、情绪监控、市场资金、量化系统、宏观数据、市场整体估值、公募私募仓位等,在过往的实战经验中,本系统对于三大指数跌幅超过10%以上的调整或者顶部结构有提前预警的作用。现把风控过程和系统各监测指标公开于本公众号上以供交流使用,欢迎有研究兴趣的朋友共同交流。





图片




图片
扫二维码交流
图片
获高清系统指标



本周系统监测结论:防御性行情,需要等待确定性上攻机会。
本周系统监测显示三大指数均处于下跌通道,市场情绪上也受美联储提前加息影响以及对于国内一季度流动性缺口的顾虑,导致高估值成长股出现大幅回调;股债收益率处于中性阶段,资金杠杆率处于历史低位,七大指标中两个指标出现风险信号,系统判断暂无持续性强的大幅下跌风险,但短期盘面有情绪冲击,上攻为时尚早,需要等待企稳。


观测风险类别



     风险监控系统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去给予提示,一旦有一半的信号出现的时候,要高度警惕。

类别现值风险值是否出现信号
流动性M2:8.5;CPI:2.3美M2不新高;美国CPI风险2
市场估值创业板56.66;深证31.97业板80;深证60;
股债风险溢价1.975-0.2
政策内容变化国内:降准
国外:美联储加息预期
加息;新华社/央社泡沫论
量化系统信号暂无信号上证60;深证60;
趋势通道
三大指数跌破趋势通道跌破趋势通道

杠杆情绪、20指标
情绪7.13;全A20指标53;上证3593
杠杆11;20指标80;上证5000点



风险级别的分类


风险级别指数下跌幅度
下跌时间周期
三级风险
大于10%至少5周以上
二级风险至少大于34%至少5个月
一级风险
至少50%至少5个季度
数据来源:圆石投资


系统

整个风险监控系统信号




图片
(1)、技术结构

以趋势跟踪系统和缠论波浪为主要监控手段。其中趋势跟踪系统(注1)显示:

上证目前冲前高受压力后回落,上周跌破上涨通道,短期30分钟级别有出现小背离迹象。

图片

深证处于趋势通道下方,30分钟级别有背离迹象。

图片

创业板日线处于下跌趋势,目前处于较强支撑位置,但目前未看到企稳形态。

图片


图片
(2)、情绪指标

以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注2)等指标监控。本周监控情况:情绪指标7.13(20220107),风险预警值11(注2),机遇值在7,图中可以看到在杠杆资金在整个9月份都是比较谨慎,10月国庆打出了近期的最低点,目前在相对低位位置,信号看是相对底部位置。

图片


图片
(3)、量化系统

以周线涨跌幅和时间周期等数据,经过概率统计出来的市场强弱的信号注3本周监控情况:上证目前周线顶部没有信号,深成指和创业板周线也是没有信号。

上证全A统计主要监控的是普通风险,短期冲破80有可能出现短期风险,目前在50数值上暂无参考意义,上证50的统计值为36。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市场资金

以主力资金进出、北上资金、市场量能变化,换手率等指标组成。本周监控情况:沪股通上周是流入62亿左右,由于沪港通停了一天(截止到2022/1/7);股票型基金本周份额16134.58亿份,相比上上周增加了320亿份(20220107)


沪股通上周流入146.69亿左右

图片

成交量短期有缩量情况

图片


图片
(5)、宏观监控

目前看利率开始下跌,按目前的环境看,明年降息是由概率的。

图片


股债模型看,股票收益率回到了年初的水平,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提高,这里一直在上方说明今年的大部分股票的业绩都不错,股债的水平相差不大,再大幅下跌就是大机会。

图片

图片
(6)、市场整体估值

监控各市场整体市盈率数据。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处在历史较高位附近。沪深300和上证50的估值处在2015年的位置,上证、深证中小板处在历史中位。总体创业板,沪深300,上证50进入偏高估值区域,未进入高度泡沫估值区域,从深证和中小板估值看在中间,估值还有提升的空间,30倍到60倍的幅度。

图片


图片
(7)、公募和私募仓位

     跟踪的是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主和部分择时的私募仓位;本周监控情况: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是85%(20220107),私募平均仓位是50%(20220107);公募小幅减,私募仓位加仓。



综合判断

  系统显示三大指数均处于下跌通道,市场情绪上也受美联储提前加息影响以及对于国内一季度流动性缺口的顾虑,导致高估值成长股出现大幅回调;股债收益率处于中性阶段,资金杠杆率处于历史低位,七大指标中两个指标出现风险信号,系统判断暂无持续性强的大幅下跌风险,但短期盘面有情绪冲击,上攻为时尚早,需要等待企稳。短期。创业板、沪深300,上证50平均估值在2015年的偏高位,需要震荡消化估值。宏观看11月社融M2同比8.5%,前值8.7%,CPI同比2.3%,需要关注央行后续操作以及海外美联储加息预期。


应对策略

    综合看,短期赚钱效应不好,整体行情会反复,我们依旧对“三高”股票保持跟踪,集中精力寻找企业阿尔法。

附1:主要流动性指标监控

     全球疫情环境下,流动性的宽松与否是股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股市波动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在众多的宏观因子中,流动性需要单独列出监控分析。



联储加息几次?影响有多大?——美元流动性研究系列一(海通宏观 李俊、梁中华)


当前美联储加息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随时可以开始加息。首先,美国通胀早就已经达到加息门槛。受疫情冲击、供应链中断以及服务活动修复等因素影响,美国通胀持续处于“高温”状态。2021年11月美联储最为关注的核心PCE同比已经上行至4.7%,为1989年2月以来新高,且连续2个月在4%以上的高位,远远超过了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水平。此外,即使剔掉疫情、供应链以及居住等干扰因素,美国潜在通胀压力也较大。往前看,需求端刺激过多,今年美国通胀即使有所回落,也将在高位。

其次,失业率降至低位,甚至比2015年加息的时候还要低,想工作的人已充分就业。截至2021年12月,美国失业率已经降至3.9%的低位,修复速度远超过去几轮经济萧条时期。尽管美国劳动力参与率仍较疫情冲击前(2020年2月)下滑1.5个百分点,但劳动力参与率毕竟是长期变量,根据PIIE测算,截至2021年11月劳动参与率1.5个百分点的缺口中有35%与老龄化有关;根据Miguel Faria-e-Castro预测,截至2021年8月,美国因新冠而提前退休的人数超过200多万,占全部离职人口的比重超5成。其实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劳动力参与率也大幅下降,危机后也没有再回升。这就意味着有部分就业是永远都回不来的,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不能一直放水刺激,一直“等待”这些就业的归来。因为短期的通胀、失业率指标已经正常,如果美联储继续需求端刺激,就会带来持续的通胀压力。所以美联储只有收紧需求端刺激。

最后,美国经济已经修复至疫情前。根据美国纽约联储公布的周度经济指数,进行基数调整后发现,美国周度经济指数在2021年12月25日已经修复至3.6%,12月平均为2.7%,都高于2012年-2020年2月期间的平均水平2.0%。

所以,我们认为,无论从通胀角度,还是从就业角度,或者是从整体经济修复角度来看,美联储加息的条件都已经具备,随时都可以开启加息。

参考上一轮的经验,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大致是这样的:第一步:释放Taper信号,给经济和市场充分的时间消化;评估Taper条件是否达到;Taper落地,逐步减少刺激规模,直至完全退出QE。第二步:QE即将结束时讨论加息;评估加息门槛是否达到;加息落地,评估市场反应和经济影响,调整加息幅度与节奏。第三步:加息周期中讨论缩表,评估市场反应和经济影响;缩表落地;缩表和加息同时进行,直至新一轮宽松周期开启。

当前走到哪一步了?Taper已落地,并将于3月结束。Taper已于2021年11月落地,即从2021年11月开始,每月减少购债150亿美元。此外,美联储于2021年12月议息会议宣布,自1月起每月减少购债300亿美元,较之前提速一倍。

怎么看加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 2021年12月议息会议后新闻发布会中指出,从Taper结束到加息的时间预计比上一轮短(上一轮QE结束到加息历经14个月)。在1月5日公布的会议纪要中更是提到,鉴于当前通胀、就业以及经济的表现,与会者普遍认为有必要比之前预期的更早的加息。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当前加息条件已具备,鉴于当前美国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失业率降至相对低位、经济也修复至疫情前,美联储加息是随时可以做的。在2021年12月会议纪要和12月非农就业数据陆续公布后,市场加息预期较之前继续升温。根据CME“美联储观察”测算,截至1月8日,市场预期美联储3月加息的概率接近8成(会议纪要公布前不到6成),全年加息次数预期为3.4次(假设每次25BP)。但考虑到加息前与市场的沟通时间,以及美国疫情的发展,我们估计美联储首次加息放在5月份的可能性更大。





(2)、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稳字当头”?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对2022年的部署,把稳定宏观经济放在了更突出的位置。新提出了“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等要求。纵观会议通稿,提到36次“保”、28次“政策”、25次“稳”、12次“保障”,均较去年显著增加。


一、宏观政策为什么要求“稳”?2021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已前瞻部署稳增长,开始强调中国经济的“不稳固”、超预期降准等,但后期由于房地产调控、能耗双控等政策叠加,三季度中国经济快速转冷。若照此趋势演化,2022年中国GDP增速有跌破5%的可能性,这不利于“十四五”疫情常态化首年的起步信心,也不利于“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财政政策如何提升效能?2022年“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对财政发力要求提高。我们认为,2022年财政政策在狭义赤字安排上将比2021年更积极;在地方政府新增债券额度中,可能探索适当降低新增专项债比例;在财政连续两年大额结余的情况下,2022年广义赤字安排名义可能有所下降,但实际力度依然可观。


三、货币政策如何灵活适度?近年来,“灵活适度”的表述出现在对2016年、2020年的货币政策部署中,都对应着宽货币、宽信用的年份,而2019年是松紧适度,2017、2018年都提到了“货币总闸门”,可见2022年货币政策偏向宽松的趋向不言自明。我们认为,2022年货币政策降准、降息的空间均已打开。


四、如何理解扩大内需的战略高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1年的部署中开始把扩大内需提高到“战略”高度,统领于“双循环”的顶层设计理念。新冠疫情以来,中国经济在“双循环”中更加依赖于外循环,2022年在外循环贡献趋于减弱的背景下,内循环的重要性势必进一步凸显。


五、如何实现房地产业良性循环?2022年经济工作中对房地产的部署更加注重“加强预期引导”。“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银保监会在10月21日的表述是“对首套房购房者予以支持”),“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相比于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把良性循环放在了前面)。我们认为,不宜线性外推式地对2022年中国房地产投资过于悲观。


六、中国经济何以稳中求进?除了更加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房地产政策的针对性调整,根据本次会议的部署,2022年中国经济“稳中求进”还增添了两个有利条件:一是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路径的调整;二是明确“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平安证券)






注1:请参考风险监控系统的核心指标技术结构-A趋势跟踪系统;

注2:主要是融资资金的大幅上升为监控点,历史回溯看超过11是风险点;

注3:根据概率统计得出超出历史平均的涨跌幅和时间周期计算出来的概率值;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代表原创方或原作者的分析、推测与判断,登载于此仅出于传递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广州圆石投资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广州圆石投资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有任何代理或合作关系。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广州圆石投资不做任何明确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且不承担信息传递的任何直接或间接责任。相关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广告、销售要约,或交易任何证券、基金或投资产品的建议。本内容中引用的任何实体、品牌、商品等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不代表作者及其所在机构的投资实例。

 

版权声明:本内容版权归原创方或原作者所有,如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及作者、文内保留标题原题以及文章内容完整性,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本号转载文章大部分已获原创号或原作者授权,但部分文章推送前我们未能与原创号或原作者成功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通过本号微信后台联系我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