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每周风控综述

广州市圆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2022-02-22 本文章79阅读

本文原为广州圆石投资公司风控部门内部使用的每周风控观察报告,是公司风控部门用于监控系统性风险的一套监测指标。本监测系统包含七大模块:技术形态、情绪监控、市场资金、量化系统、宏观数据、市场整体估值、公募私募仓位等,在过往的实战经验中,本系统对于三大指数跌幅超过10%以上的调整或者顶部结构有提前预警的作用。现把风控过程和系统各监测指标公开于本公众号上以供交流使用,欢迎有研究兴趣的朋友共同交流。





图片




图片
扫二维码交流
图片
获高清系统指标



本周系统监测结论:短线转上升通道,中线还没确认。
本周系统监测显示三大指数日线均处于下跌通道,60分钟级别已经开始转为上升通道,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在不断下降,预示央行的放水较为明显,日线的反转还没能确认,短线的反弹在继续进行中,其他左侧底部的信号都较为明显,这里等待反弹后回踩的机会。


观测风险类别



     风险监控系统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去给予提示,一旦有一半的信号出现的时候,要高度警惕。

类别 现值 风险值 是否出现信号
流动性 M2:9.8;CPI:1.5 美M2不新高;美国CPI风险2
市场估值 创业板50.31;深证29.59 业板80;深证60;
股债风险溢价 2.345 -0.2
政策内容变化 国内:降息
国外:美联储加息预期
加息;新华社/央社泡沫论
量化系统信号 暂无信号 上证60;深证60;
趋势通道
三大指数跌破趋势通道 跌破趋势通道

杠杆情绪、20指标
情绪6.56;全A20指标53;上证3490
杠杆11;20指标80;上证5000点



风险级别的分类


风险级别 指数下跌幅度
下跌时间周期
三级风险
大于10% 至少5周以上
二级风险 至少大于34% 至少5个月
一级风险
至少50% 至少5个季度
数据来源:圆石投资


系统

整个风险监控系统信号




图片
(1)、技术结构

以趋势跟踪系统和缠论波浪为主要监控手段。其中趋势跟踪系统(注1)显示:

上证处在60分钟级别的回调当中,结构没有改变,需要第二次回踩确认。

图片


深证处于趋势通道下方,日线级别还没到右侧反转。

图片


深成指60分钟图看已经转为上涨通道,短期目前在15分钟上涨中。


图片


图片
(2)、情绪指标

以市场的风险偏好情绪(注2)等指标监控。本周监控情况:情绪指标6.56(20220221),风险预警值11(注2),机遇值在7,目前在相对低位位置,短期融资较为谨慎大幅降低了杠杆,信号看是相对底部位置。

图片


图片
(3)、量化系统

以周线涨跌幅和时间周期等数据,经过概率统计出来的市场强弱的信号注3本周监控情况:上证目前周线顶部没有信号,深成指和创业板大部分跌到了20日均线附近,有反弹可能。

上证全A统计主要监控的是普通风险,短期冲破80有可能出现短期风险,目前上周A股大部分股票开始反弹上涨。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4)、市场资金

以主力资金进出、北上资金、市场量能变化,换手率等指标组成。本周监控情况:沪股通上周是净流出23.99亿左右,(截止到2022/2/18);上周新发基金规模为428亿元,前一周新发基金规模为331亿元,新发基金规模扩张。(20220214)


沪股通上周流出23.99亿左右

图片


图片

目前看量能还没有放出来

图片


图片
(5)、宏观监控

近期的利率下降明显,国家放水的迹象明显。

图片



股债模型看,股票收益率回到了年初的水平,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提高,这里一直在上方说明今年的大部分股票的业绩都不错,股债的水平相差不大,目前处在中间阶段,还没有到大机会级别,中证500的股债收益反而出现机会。

图片

图片
(6)、市场整体估值

监控各市场整体市盈率数据。创业板平均市盈率处在历史较高位附近。沪深300和上证50的估值处在2015年的位置,上证、深证中小板处在历史中位。总体创业板,沪深300,上证50进入偏高估值区域,未进入高度泡沫估值区域,从深证和中小板估值看在中间,估值还有提升的空间,30倍到60倍的幅度。

图片


图片
(7)、公募和私募仓位

     跟踪的是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为主和部分择时的私募仓位;本周监控情况:公募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仓位是88%(20220218),私募平均仓位是40%-50%(20220218);公募小幅加仓,私募仓位小幅加仓。



综合判断

   本周系统监测显示三大指数均处于下跌通道,从国内货币数据看,流动性保持相对宽松,市场目前正处于稳增长交易阶段,对于赛道股成长股短期有压制,从估值角度来看,创业板和深成指贴近估值下分位。整体来看下跌趋势未见底,但是各个指标开始提示左侧机会,不宜过分悲观。在稳增长实现的前提下,可以重新期待成长回归。创宏观看1月社融M2同比9.5%,前值9%,CPI同比1.5%,数略超预期,需要关注央行后续操作以及海外美联储加息预期。


应对策略

    综合看,这里的60分钟的主跌结构已经完成的概率在加大,短期的反弹后关注回踩的站稳不能创新低,前期的深成指的强压力位在14200,60分钟的下跌,对应60分钟的反弹,无论是横盘震荡走势展现还是反转走势,我们继续观察,等待积极信号的到来。

附1:主要流动性指标监控

     全球疫情环境下,流动性的宽松与否是股市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股市波动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在众多的宏观因子中,流动性需要单独列出监控分析。



美联储货币宽松政策全面退出进入倒计时 — 1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2022年第1期


美联储1月议息会议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0-0.25%区间不变,2月份资产购买量缩减至300亿美元,直至3月初资产购买完全停止。同时,美联储还发布未来缩减资产负债表的原则,明确缩表将在加息以后进行,并且以调整再投资规模来实现,而非主动出售资产。缩表过程中,美联储将优先持有美国国债,逐渐不再持有住房抵押贷款(MBS)。

本次议息会议,对于加息和缩表给出更明确的表述,美联储货币政策全面退出进入倒计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首先是强化加息的内生必要性——美国经济增长不再需要超常规货币政策支持,加息并不是简单的应对名义通胀的行动;其次是强调缩表的主观意愿——美联储十分想通过调整再投资规模缩减资产负债表,当前总资产规模远远高于有效执行货币政策所必需的水平;最后是加息和缩表的幅度和速度都可能更大更快。

【1】淡化名义通胀上行的外生表述,强调经济内生增长支持加息——在放弃名义通胀上行的“暂时性”观点以后,对于供应链干扰因素,或者供需不平等推高美国通胀的表述大幅度减少。鲍威尔讲话中,加息是基于通胀压力和强劲的就业市场,等于回归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双重使命”层面,这意味着加息不是一个应对通胀上行的战术动作,而是颇具持续性的战略方向,美国经济本身的复苏韧性足以支撑美联储持续收紧,而不致于推高经济衰退风险。

【2】缩减资产负债表势在必行,调整再投资规模是首要选项——鲍威尔讲话中,未来美联储总资产缩减的规模将是十分庞大的(a significant amount of shrinkage in the balance sheet)。2022年美联储系统公开市场账户(SOMA)组合持有的美债有1.1万亿美元到期,2023年还有8300亿美元到期,两年美债到期量近两万亿美元,超过了美联储总资产的五分之一,也相当于2018-2019年美债到期量的3倍。如果美联储逐步允许美债到期,减少再投资规模,那么美联储总资产潜在的收缩规模将远远大于上一轮缩表。

【3】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幅度和速度都可能更大更快——鲍威尔讲话中,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完全不同于以往货币紧缩周期的判断,对于加息给出两个重要表述:1. 在不威胁就业市场复苏的前提下,美联储拥有很多(quite a bit of room)空间来加息;2. 不排除每次议息会议,美联储都会加息的可能性。对于缩表也给出了两个重要表述:1. 当前美联储总资产规模远远高于所必需的水平;2. 当前经济形势允许美联储可以更快的缩表。未来潜在更快速的加速和缩表,显示美联储试图重新走在金融市场的货币政策预期前面。

2021年12月美国CPI同比升至7%,美国实际利率(10年期美债利率与CPI同比之差)降至-5.3%,全年下行500个基点,超过了1973年的480个基点,创下1963年以来最大年度降幅。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单单按照产出缺口来看,2021年二季度美国产出缺口占GDP比重缩小至-2%以内,美联储就应该加息。即使是今年3月加息,加息延迟的时间也有9个月。虽然鲍威尔讲话中,认为10年与2年美债利差处于正常区间,但受到有限的利差水平约束,美联储加息路径已经足够陡峭,未来美联储缩表速度将成为边际调整货币政策退出的主要工具。

大类资产配置层面,1月份迄今为止,10年期美债利率上行43个基点,10年期TIPS利率上行56个基点。美股三大指数大幅调整,拖累全球股市下行。我们认为美债利率上行对于美股的压力不具有系统性和持续性,因为美债利率曲线并未达到推高经济衰退风险的程度。美联储给出明确的加息和缩表表述以后,美股的下行或告一段落。不过美国实际利率上行,可能引发美股和新兴市场股市表现的再度背离。因为美国双赤字收缩和实际利率上行叠加,新兴市场股市面临估值和经济基本面两方面的压力。也意味着美债利率上行引发美股大幅调整以后,大宗商品和新兴市场汇率也会随之走弱。(华创宏观)





(2)、年初经济爬坡过坎,基建落地仍然偏慢


1月10日,国常会对专项债的资金使用和开年之后的发行情况敦促之意凸显,防范落地缓慢的基建投资无法完成稳增长任务。

在经济展望定调方面强调当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更加突出稳增长重要性,且更加聚焦今年一季度及上半年,而在政策稳增长的同时也释放出“放而不纵、执中恪守”的导向。会议对经济展望定调更加具体、针对性突出,强调“当前经济运行处于爬坡过坎的关口”,并同时强调“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稳增长的重要性被再次强化突出。同时,会议释放出“放而不纵、执中恪守”的导向,强调“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有针对性扩大最终消费和有效投资”,重点聚焦促进消费和有效投资,而后者也恰好是当前经济需求侧主要偏弱的领域,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一脉相承。此外,本次会议对稳增长政策的发力时间段也更加聚焦,强调“这对顶住经济新的下行压力、确保一季度和上半年经济平稳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季度是重要的稳增长政策发力落地阶段,基建投资在其中作用进一步凸显。

但从会议中透露的两大信号来看,基建投资落地进度至今或仍低于预期,一是会议突出强调要尽快使用21Q4发行的新增专项债,侧面表达了对专项债使用缓慢,基建投资落地缓慢的担忧。会议突出表示“尽快将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落到具体项目”,从侧面表示21Q4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尚未落地。考虑到新增专项债发行领先基建投资约一个季度的时滞关系,21Q4资金无需政策督促本应在22Q1落地,但21年11月基建投资与之前专项债发行回暖趋势背离,12月资金落地或也未明显改善,令政策担忧基建投资年初稳增长效应能否顺利推进。二是针对年初以来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过慢的问题,会议更是要求“抓紧发行今年已下达的专项债”和“力争在一季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敦促之意尤为明显。截止到1月20日,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仅有979亿,相较2020年同期共发行的6705亿明显偏低,节奏也明显滞后。

今年1月1日起,专项债项目“穿透式监测”正式开始实施,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再度强调的“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中长期约束,我们预计年初基建投资反弹的幅度可能较市场较为乐观的预期有所偏低。本次国常会敦促落地意味强烈,一方面确实反映出基建投资在去年12月的增速可能仍然未见明显反弹,但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督促态度如此明朗,也不必对基建投资年初还能否见到一轮反弹过度悲观,我们预计2022年前两个季度基建投资(全口径)累计同比分别为6.1%和6.9%,预计全年全口径基建投资同比抬升5.5个百分点至6.0%,基建投资仍将承担一定的稳增长作用,但对盈亏平衡的效率要求不会放松。


本周经济数据追踪:钢材产量有所回升需求:商品房成交表现平稳,乘用车产销反弹。供给:高炉开工率下行,钢材产量有所回升。食品价格:猪肉价格同比继续下行,蔬菜价格回落、水果价格微涨。工业品价格:煤炭价格止跌企稳,钢材价格基本稳定。

政府债务发行:下周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小幅提速。货币与流动性:短端利率低位企稳,长端利率继续下行。汇率:美元指数回落、人民币小幅升值。

双限双控政策跟踪:“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发布,严禁新增高耗能工业产能

(申万宏源)